快讯

百年杏苑百年馆——广东中医药博物馆百年传承

2024年11月13日 08:29  点击:[]

图片

图片

一百年前,西学东渐,民族瑰宝“中医”面临危难,粤港中医药行业同仁为挽救国粹,披荆斩棘,创校求存,于1924年创立了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1936年更名为广东中医药专科学校,1953年改制并入广东中医进修学校,1956年成立广州中医学院,1958年广东省中医进修学校正式并入广州中医学院,1995年更名为广州中医药大学,2004年主体搬迁到大学城校区,2017年、2022年先后两次入选“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百年沧桑历程,造就百年杏苑。今年是广州中医药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广东中医药博物馆也相伴着学校迎来了百年岁月,成为“百年博物馆”。


广东中医药博物馆前身为始建于1924年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的药物标本室与药物标本园,后整合成立中药标本中心,1996年增设医史博物馆,2001年中药标本中心和医史博物馆整合为“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国传统医药文化博物馆”,2006年经省委省政府批复为“广东中医药博物馆”。历经百年,广东中医药博物馆集医史馆、中药馆、养生馆、针灸馆等九个馆于一身,现为国家二级博物馆、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等。
1924年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创立,作为医药学校,必须解决实习场地问题。如一二年级学习药物学,就要有辨认药物的场所。首任校长卢乃潼在礼堂后面划地作为药物标本园,培养药物百余种,供辨认生药之用;又筹设药物标本陈列室,以提供更多的药材资料。学校通过药材行,向各省发出征集函:


敬启者:

敝行在广东省城西瓜园麻行街创建中医药专门学校,拓地十亩,耗资亦几拾万。该校建设之宗旨,以近日西药盛行,中药日渐衰落,不能不急起直追。故合省港同人惨淡经营,筑成斯校。盖欲葆中药必须提倡中医,欲精中医必须研究中药。敝校现建一药物标本室,搜集各省药材,悬诸室内,俾学生日日讲求。第各省所产,地道各有不同,真伪亦当有别。兹寄上《药物表》一本,请将各省之出产按表填注,务祈详细。尽一月内寄回敝校,俾得编入讲义,垂为定本,取信海内。事关挽回利权,葆存固有公益,莫大于是。想诸君子或不以为烦琐也。敬颂台祺。

通过这种方式,标本室共收药物标本400余种,每种列明出产地、气味、主治、禁忌四项。每日中午11时至下午1时开放,供学生自由参观。此后还不断向各药材行征集标本,逐步扩充。不仅药物标本室很快得到了充实,也为编写药物学讲义提供了详细的资料。

图片

图片


学校条件日渐完善,深受时人赞许:
校内所藏医书甚夥,药物标本,靡一不备,生理仪器亦具,洵为广州市医学校之冠。更足述者,在天墀旷地,辟作园径,在药物种子培植,大小不等,青葱可爱。
1929-1937年间,尽管中医的命运波折横生,但国家基本安定,政令一统,社会发展,这也为中医教育提供了较好的客观条件。这一时期,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稳步发展,各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就。其中药物标本陈列室,陈列的药物标本不断更换或添置,校董禤乐樵先生捐赠药物400多种,并将部分珍稀药材借予标本室陈列。为增加鉴别方面的内容,学校又向各省药商征集真伪药物:“敬希医药两界先进,将药品中有类似真伪之处,研究所得,不遗在远。将真、伪药材各赐一份,藉资鉴别,并请详细说明其真伪辨别之处。”
药物标本园自卢乃潼手创,后因乏人管理,荒草从生。陈任枚校长认为该园为一校观瞻所在,而且可以作为学生课余休憩之地,于是加以整顿。“凡前所种下之药用植物,糜不一一存留。现所新植者,均为伤科、外科教本内所需用之生草药”,这些新栽种的地方生草药有小还魂、尖尾蜂、了哥王等,达263种之多,具有浓厚的岭南特色。园内分三区,东区近土坡外,以竹竿相间,种植藤本药物;南区为草本药用植物;北区为木本药用植物。后来又利用另一旷地增加了一个小园,前后两个园区作了新的布局:“此二园也,质言之,前所言者,凡药之种于地上皆归于该园;后所言者,凡药之植于盘上,皆归于该园。要之地虽浅狭,一可为学生于课余休憩之所,二不致此地荒芜而失观瞻也。"这样既有种植药物区,也有盆裁药用植物区,这在民国时期中医学校中是很少有的,也体现了该校有药业背景且重视药学的特点。


图片

1930年代中期,该校学生郑炎曾如此赞美此时的母校:


夫中医之校,草创简陋者固多,而办理完美者亦匪鲜,如广东中医专门学校、上海之中国医学院、浙江中医专门学校…(等)其著然者也,其中尤以广东医专为美备焉。是校也。。。。辟药园以为实用。巍峨校舍,蔚然大观;富丽院垣,洁而壮美,方之国内医校,其设备亦有弗能及者。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938年10月广州沦陷。学校和附属医院所有设施,均在战火中损失。香港校董决定在香港复校,租定香港跑马地礼顿道37号为校址,于1939年3月复课,校名为香港广东中医药专科学校。学校在港发展取得成效,并有进一步计划,《香港广东中医药学校刊》载:
闻今后之急于进行者约有数端,如永久校舍之筹建也,图书仪器之添置也,药物标本之多量采集也,学生生活之改进也,均在计划中。我校校董之热心,主事者之精干,不难一实现于最短期间也。
然而好景不长,1941年12月,日军攻陷香港,学校又告停办。1944年校董会议决定到韶关复课,6月日军发动“豫湘桂战役”,韶关告急,复课之举又告停止。
1945年8月,日本投降,穗港两地校董们将复校提上议事日程, 1946年在广州旧址复校,要求原有旧物一并归还专校。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所有资产终于全部物归专校。刚刚收回的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校舍,疮痍满目,“礼堂前后、鱼池与药物园圃已成一片荒芜。印刷设备亦已荡然无存。前人惨淡经营之成果,仅残存礼堂与校舍而已”
1950年春,校董会正式委任罗元恺为广东中医药专科学校校长。为振兴校务,时任校长罗元恺提出了八点建校计划: (1)重新编印各科讲义,使成为全国中医药专科学校之标准教材(2)修改学制精简课程,俾符学以致用之原则。┉(8)重建生药种植园。罗元恺等努力经营,发动师生,捐款350万余元,添置玻璃箱柜,又重新建起了药物标本室。经过两年建设,学校的实验条件和文体设施已经相当完备。药物标本室收集了500余种生、熟药标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多数传统中医师没有学习过现代医学尤其是预防医学的相关知识,因此卫生部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开办中医进修学校。1952年12月,广东省中医进修学校正式成立,借用广东中医药专科学校的校舍。1953年2月,广东中医药专科学校董事会一致决定将全部校产和院产献给国家。1953年8月,广东中医药专科学校正式改制、并入广东省中医进修学校,罗元恺任进修学校副校长,邓铁涛任教务主任,接收了原中医专科学校的病理室、图书室、药物标本室等。
1954年,毛泽东主席对卫生部的不当政策提出批评。1956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卫生部,同意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分别成立四所中医学院。1956年7月24日,广州中医学院筹备委员会确定办学地址暂设在广东省中医进修学校内。1956-1958年,广东省中医进修学校全面参与广州中医学院的筹建。1958年4月,广东省中医进修学校正式并入广州中医学院,原有的教学资源(包括药物标本室)都提高使用率。
1958年经省市有关部门批准,在三元里择地,建设广州中医学院新址,1959年一期工程完工后,在三元里补办了广州中医学院成立典礼,从此开启了三元里办学,原有的教学资源(包括药物标本室)一并搬入三元里校区。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1982年12月收藏了大量医史文物的医史大家宋大仁先生向广州中医学院捐赠1073件“医史藏品”,从此奠定了学校中国医史学科的基础。1996年9月,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广州中医药大学的医史博物馆。
2001年4月,医史博物馆与中药标本中心整合成立了中国传统医药文化博物馆,开始了中医药文化收藏、展示、研究及教育的使命,被评为“广州市科学教育普及基地”,被纳入国家科技部的“全国重点医药卫生文物”课题。


图片

图片


2003年初,广东“非典”袭击,以“广东的病死率全球最低、抢救成功率全球最高”的战果,取得全面胜利,世界震惊!促成新一轮的中医药振兴热潮。2005年7月时任省委书记张德江来广州中医药大学视察,参观了中国传统医药文化博物馆并号召强省建设。2006年2月24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出台了《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中医药强省决定》,在中医药强省决定之下,2006年7月4日,广东中医药博物馆在大学城校区正式成立开馆,邓铁涛教授为广东中医药博物馆题名。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2007年11月26日以“广东中医中药发展成就展”为主题的展览在广东中医药博物馆开展,张文康、王国强等领导莅临展览剪彩。同年,博物馆获得省委省政府1000万的第一期建设经费。
2008年1月广东中医药博物馆被认定为“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5月邓铁涛教授二次为馆题名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2009年12月被中国科协认定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广东中医药博物馆的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


图片


2010年底,广东中医药博物馆的一期建设竣工,于2011年11月18日开馆,从此踏上了新的征程!
图片
2013年5月,被国家文物局认定为国家二级博物馆,跻身为国家博物馆行列,为全国唯一一座中医药综合类国家二级博物馆,树全国中医药院校之楷模。


图片

   此后,广东中医药博物馆又进行了二期建设和三期建设经,不断发展、完善。现广东中医药博物馆在文博、旅游、科技、教育、科普、中医药文化、爱国主义及社科等领域塔建了广阔平台,为我国首座中医药综合类“国家二级博物馆”,此外还被认定为:


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中华文化传承基地、广东省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示范基地、广东省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建基地、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广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东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广州市科学技术普及基地(2002年认定)、广州市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示范点、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分基地… …等。


图片


弦歌不辍,薪火相传。百年杏苑百年馆,正青春!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广东中医药博物馆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助力学校推动中医药事业向前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撰稿 | 张秋镇

初审 | 林蓉、周红黎
复审 | 杨 蔚、张秋镇
审定 | 张书河
图片




上一条:紧急通知!! 下一条:守正创新,中医药从传统工艺走向智能守护健康”——饮才健智慧养生饮品机器人捐赠仪式在广东中医药博物馆隆重举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