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邓铁涛纪念馆的众多展品中,一张泛黄的纸质证书吸引参观者驻足凝视。这是中华民国廿四年(1935年)由中国针灸学研究社社长承淡安颁给社员邓锡才的“中国针灸学研究社社员证书”。持有人名为“邓锡才”(邓铁涛教授原名)。这张看似朴素的证书,是国医大师邓铁涛中医之路的起点。今天,让我们透过这张社员证书,回望一代国医大师的成长足迹。
1916年农历十月十一日,在广东省开平县钱岗乡石蛟村的一间青砖瓦房里,一个小生命诞生了。祖父邓耀潮给他起名“锡才”,期盼小孩将来才华天成、财运亨通。邓家祖籍河南南阳,属中医世家。祖父多年经营中药,曾参股广州天福堂药材行。父亲邓梦觉乃岭南著名温病名医。
邓锡才三岁时,被父亲带到省城广州,住在河南(现海珠区)同福上街,六岁童蒙开笔,就读广州海幅小学,9岁转读广州市第55小学,毕业后考入广州市南武中学。邓锡才自幼侍诊父侧,执庭训秘旨。父亲解危救难的种种情景为少年邓锡才亲眼目睹,他立志继承父业,研习岐黄之术。
1932年9月,邓锡才初中毕业便以第九名考上了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系统学习中医理论和经典医籍。在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上学期间,邓锡才就到番禺参加中医资格考试,并以第三名取得了中医师资格。报考时,他觉得“锡才”二字俗气,决意改名“铁涛”。日后“邓铁涛”成为了中国中医史上的一个光辉符号。
20世纪30年代,西方医学的冲击让传统中医陷入存续危机。为振兴国粹,近代针灸学奠基人承淡安于1929年创办中国针灸学研究社,开展针灸函授教育。这是中国近代首个系统传授针灸的学术团体,开创了中国医学“函授教育”的先河,吸引全国数千名学子报名。中国针灸学研究社招收社员的具体要求:凡有志研究针灸学术,年龄在20岁以上,文字清通者,不论男女均可参加入社,入社时需先填写自愿书及履历,经本社总务股审查后认为合格,然后给予研究社员证、研究簿及社员证书”。研究社有严格的学习和结业要求对社员进行约束。自研究社在中央国医馆备案后,通函社员的结业证书可以获得中央国医馆和内政部认可,取得执业或开业资格。
1935年,当时年仅19岁的邓锡才(邓铁涛)就读于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受承淡安先生复兴针灸的鼓舞,加入中国针灸学研究社,并收到这张珍贵的社员证书。
“《中国针灸学研究社社员证书》:本社以阐扬古代针灸学术,增进民众体育健全为宗旨,曾经中央国医馆批准备案,兹有邓锡才社员系广东省开平县人,现年廿一岁,赞同本社宗旨,愿遵章加入研究社,经本社总务股审查合格,确与社章相符,除登记名册外,应给予入社证书以资证明此证。社长承淡安。中华民国廿四年五月二十日给 右给社员邓锡才收执。”证件上的毛笔字迹工整肃穆,钤盖有“中国针灸学研究社”红色印章和社长承淡安亲笔签名,这张证件不仅是一张“入学证明”,更是一份“使命契约”,见证了邓铁涛从岭南少年迈向中医大家的启蒙之路。
在其后的临床、教学和科研生涯中,邓铁涛除了擅用中药治疗各种疑难杂症,亦根据病情采用针药结合的方法灵活处理。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邓老便对急腹症之一的阑尾炎运用针灸、中药及外敷法进行综合性治疗,使阑尾炎患者免除开刀之苦。
主要参考文献
北京国医书院公益基金会组编,国医大师传·邓铁涛[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
邓铁涛编著,邓铁涛医学文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文庠,倪昊翔,孙元. 承淡安创立近代针灸教育模式的历史贡献——以中国针灸医学专门学校为中心 [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 (05): 343-355.
欢迎您走进邓铁涛纪念馆,
了解国医大师成长足迹,
学习铁杆中医精神!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四,周六、周日9:00-16: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