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抗战时期的“红色中医”——邓铁涛

2025年09月07日 11:21  点击:[]

undefined

邓铁涛,男,汉族,1916年10月(农历)出生于广东开平,195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19年1月10日逝世。广州中医学院(现广州中医药大学)原副院长、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广州中医药大学邓铁涛研究所原所长,首届国医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医诊法代表性传承人,“973计划”首席科学家。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9年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追授“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2021年6月28日被中共中央追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在华南中医界,邓铁涛有一段不为人知的地下斗争的经历;他长期以来对中国共产党、对祖国、对中医事业抱有炽热之爱;他灵活运用马列主义哲学中的唯物辩证法、矛盾论、实践论,指导中医学术研究。因此,他也被称为 “红色中医”。


红色中医抗战史

1937年8月,邓铁涛完成学业,为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第九届毕业生。1938年日寇轰炸广州,邓铁涛避难于香港,并与同学康北海等四人创办了中医夜大“南国新中医学院”。1939年在香港南昌街芝兰堂,邓铁涛父亲接替父亲成为坐堂中医。

正值思想彷徨之际,又逢日本侵华铁蹄蹂躏。在救亡运动、进步文化影响下,他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香港分会文艺通讯社,并以“邓天漫”为笔名撰写针砭时弊的社论文章,以笔为矛抗日救国。邓铁涛开始接触马列主义和毛泽东著作。他发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学习、钻研中医学有很大的帮助,从而增强了他为中医学献身的信心与决心。


undefined

邓铁涛收藏的书籍《把一切献给党》

(1954年10月吴运铎著工人出版社出版)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香港沦陷,邓铁涛携家人回到广州,在太平南路药材店坐堂应诊,同时担任华南最大抗日武装东江纵队秘密交通站的地下交通员。邓铁涛不顾个人安危,以医生职业为掩护,经常与东江纵队派来的同志上街购买游击区的急需的各种物资。东江纵队委派彭会同志和他单线联系。

同在香港“文艺通讯社”有一位名叫谭军的青年,受到邓铁涛启发和激励,毅然参加了东江纵队。邓铁涛还动员懂英文的药材行少东家冯元杲阅读进步书籍,一起参加交通站工作。

若干年后,彭会在《关于东江纵队驻广州地下交通站的回忆》一文中披露了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文中回忆说:“东江纵队司令部一位女同志交给我两个关系:一位是中医师邓铁涛,他在太平南路一家中药店替人看病抓药;另一位姓冯,他家在十三行开药材行。经请示后,我们又将这两处作为联络点,因为看病和抓药更便于接头。”

1946年东江纵队奉命北撤烟台,邓铁涛与东江纵队彭会单线联系从此中断。此后,他辗转于武汉、广州之间为人诊疾治病,坚持救危济世。

在地下斗争中,邓铁涛与多位战友结下了深厚且坚定的革命情谊,多年未变。

undefined

1993年12月邓铁涛获颁“东江纵队成立50周年纪念”奖章



undefined




罗旭(左)、彭会(中)与邓铁涛在东江纵队成立五十周年纪念大会后的合影



谭军(左)与邓铁涛在东江纵队成立五十周年纪念大会后的合照



主要参考文献:

《他被追授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红色中医邓铁涛的“红色”一生》


编辑 | 张永慧

图片 |  吴锐锋、陈安琳

审核 | 杨蔚、张秋镇

审定 |  张书河


上一条:江西省社科联彭勃副主席一行到访广州中医药大学数字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创新重点实验室 下一条:“纳百家之典藏,汇仁心之利器”——广东中医药博物馆举行藏品捐赠仪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