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广东中医药博物馆——那些不容错过的精彩展品(上)

2024年06月17日 11:03  点击:[]


图片

广东中医药博物馆是直属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的中医药文化行业性博物馆,集中医药文物、中药标本的收藏、陈列和研究于一体的博物馆。现为国家二级博物馆(我国首座中医药综合类国家二级博物馆)、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踏入这个充满神秘与魅力的博物馆,您将开启一段时空穿梭之旅。以下精选展品,是时间的见证,智慧的结晶,更是您博物馆之行绝对不容错过的珍品!



文物展示



图片


清广彩描金十二生肖图瓷药瓶

一套12件,瓷质。扁形,平底,细颈,平口。瓶身正面分别绘有十二生肖动物图,两侧分别书有十二时辰和编号,背面绘有与十二生肖相关的彩色人物故事图案。用于盛药,寓意人体生理活动、病理变化与天地相应,应根据疾病的特点按照时辰服药,反映了一定的时间医学观念。


图片

中华民国《晋王羲之治头眩方帖》拓片

纵27.5厘米,横71厘米。出自清代《筠清馆帖》,记载治疗头眩头痛的方剂。该方由蜱麻(蓖麻)、巴豆、薰陆(乳香)、石盐、芎穷(川芎)、松脂6 物组成,捣碎如米粒大小,以帛帖涂药,贴敷于头痛或痈肿处。

图片

中华民国《晋王献之地黄汤帖》拓片

亦称新妇地黄汤帖拓片。纵24.2厘米,横42.3厘米。唐人摹本藏于日本,此为明代拓本。拓片中提到新妇(王献之妻新安公主)服用地黄汤,想改善睡眠和饮食,但没有完全好转,令人忧虑放心不下。地黄汤,疑为《外台秘要》中引《广济方》记载的用于治疗虚烦不得眠的地黄汤方。




图片





图片



白犀标本

此白犀原名泰山,1979年从美国圣地亚哥动物园交流引进到广州动物园,2010年寿终正寝,享年36岁。白犀的角有很大的药用价值,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珍贵中药,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定惊的作用,作为凉血解毒的清凉剂入药,如安宫牛黄丸。



图片

清“大清光绪年制”款

青花“天下第一泉”题诗瓷盖罐

清代宫廷的贮水容器。通高41厘米,腹围112厘米,瓷质。小口短颈,鼓腹,体形硕大,罐口处置有平顶盖,盖面绘有龙戏珠图案,肩部是篆书的“天下第一泉"5个大字,字的下面是一圈“寿”字锦地花纹,花纹下面的罐腹部位以小楷书写高宗纯皇帝(即清乾隆皇帝)的两篇诗文,分别为《御制试中泠泉作》《壬午仲春月中浣试中泠泉作》,前者为文,后者为诗。底青花书“大清光绪年制”楷书款。




图片



清象牙雕卧美人(连床)

通长22.2厘米,重261克,象牙质。用作医生诊断女性患者病症的道具,古代认为“男女授受不亲”,女性生病,医生不能直接检查患者身体,就在仕女像上用手指示告诉医生病痛的部位特征。


图片

现代石刻拓片:

《按广南摄生记载养气汤方》

纵50厘米,横69厘米。养气汤方石刻是宋吕渭根据《广南摄生论》(已佚)所载刻制,于宣和四年(1122)刻于广西桂林南溪山刘仙岩石洞,共195个文字。拓片详细记述了养气汤方的组成、炮制和服药方法,以及北宋道士刘仲远施授方药给刘君锡的过程等。养气汤方为防治岭南瘴气、养生保健的经验方。


探索尚未终结,更多精彩即将揭晓…


END


图片

图文编辑 | 李欣月

责任编辑 | 李欣月

初审 | 李娉婷

复审 | 林蓉

审核 | 张秋镇 杨蔚

审定 | 张书河




上一条:给新时代中国儿童的梦想与创新实践——“本草丹青来寻宝”活动 下一条:广东中医药博物馆观众调查问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