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一遇上冷风,头痛就发作。寒风凛冽的冬日,甚至都没有勇气出门。那么,中药里面有什么有效的方药?中医又有哪些好方法?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治未病科梁祖建主任与您聊聊。
流传千年的古方“川芎茶调散”,有“外感风邪头痛第一方”的美誉,对多种头痛都有效。川芎茶调散始载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由川芎、薄荷、细辛、荆芥、防风、白芷、羌活和甘草等八味药材制成的散剂,具有疏风止痛的功效。
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外感风寒邪气导致的偏正头痛或巅顶头痛。简单来说,就是吹风受凉引起的头痛,患者往往同时伴有鼻塞、流涕等现象。
《黄帝内经》有云:“伤于风者,上先受之。”冷风一起,就会从外侵袭,上犯头目。头为诸阳之会,风邪上头阻遏清阳之气,就会导致头痛、目眩等症状的出现。风邪袭表,邪正相争,出现恶寒发热、鼻塞、苔薄白等外感的症状。
此外,川芎茶调散还适用于多年头风病史的患者。头风表现为由于风邪稽留不解,头痛久而不愈,一遇冷就会发作。
以上这些,不论是单纯风吹新发的头痛,还是风寒感冒导致的头痛,抑或是头痛旧患遇风寒加重,甚至是经期出现的头痛,川芎茶调散都适用。
梁祖建主任提出,此方名为“川芎茶调散”,主药“川芎”自然功不可没。
川芎是头痛必用之药,其性味辛温香窜,走而不守,可上至巅顶、下行血海。川芎药性走窜的同时,可以带动气血运行,促使血瘀散开进而缓解头痛。
△川芎
此外,这道方剂还配伍了大量有散风作用的引经药。金元时期医学家李东垣就曾说过“头痛须用川芎,如不愈加各引经药”。
每条经络在头部都有自己循行的部位,当风邪侵袭这条经络时,就会引起该部位的疼痛。而引经药能将药物引导、引领到特定的部位,起到直达病所、增强药效的作用。
根据《伤寒杂病论》,人体一共有六经,而该方就包含了其中五条经的引经药。
薄荷能清风散热消肿。方中大量使用,制约诸药温燥之性。荆芥轻而上行,善能疏风止痛,并能清利头目,为臣药。羌活、白芷均能疏风止痛,细辛散寒止痛,防风辛散善解上部风邪。诸药合用,辛散祛风于上,少佐苦凉清降,共奏疏风止痛之功。梁祖建主任表示,虽说川芎茶调散的是治头痛的好手,但引起头痛的原因有很多,不一定都适合用川芎茶调散。
头痛主要分为外感、内伤两类。外感多责之于风、寒、湿、热,内伤则多关乎气、血、痰、瘀、虚。
川芎茶调散总体药性偏温,疏风、升散力强,主要用于治外感风邪头痛。肝风内动、肝阳上亢、痰厥、肝胆实火上攻以及气血亏虚等所导致的头痛不适合使用。
这其中,又以肝阳上亢引起的头痛尤其不应该使用,否则很可能会加重病情。这类人多见患高血压,或平常易上火、易怒、怕热、目赤、口舌生疮、大便秘结难解、小便黄赤。他们出现头痛时,应就诊遵医嘱用药。
梁祖建主任指出,除了中药内服外,治未病科还常用到针刺、艾灸、按摩等方法治疗头痛。推荐几个穴位,患者可以采用艾灸或者按摩的方式,进行日常保健。
1、百会穴
定位: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
主治:头风、头痛、目眩、耳鸣、中风、失语、脱肛、阴挺、久泻久痢等。
2、太阳穴
3、风池穴
定位:项部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上端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主治:头痛、头晕、眩晕、耳鸣、伤风感冒、鼻塞、鼻衄、目赤肿痛、口眼歪斜、颈项强痛。
来源|家庭医生在线、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编辑|善莱编辑团队